本文主要说明对这个博客主题的改版和代码重构的过程。这个简洁高雅的博客主题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欢。在写第一版界面时,我对前端并不是很熟悉,对Jekyll
也不熟悉。现在距离当时也一年了,对自己当时写的代码也不太满意了,同时Jekyll
如今也已经升级了,目前最新版为3.1.2。因此我在临近毕业尚未入职前做一下博客主题的代码重构和改版吧。
主要想做这些事情有:添加归档,添加标签,添加分类页面,主页显示文章摘要,代码去除 jQuery 和 BootStrap,优化移动端显示,将所有变量写入配置文件_config.yml
中等。再优化一些细节吧。希望更多人会喜欢。
Dubbo是Alibaba开源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它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分层的方式来架构,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各个层之间解耦合(或者最大限度地松耦合)。 从服务模型的角度来看,Dubbo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模型,要么是提供方提供服务,要么是消费方消费服务, 所以基于这一点可以抽象出服务提供方(Provider)和服务消费方(Consumer)两个角色。关于注册中心、协议支持、服务监控等内容,详见后面描述。
Dubbo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Dubbo框架设计一共划分了10个层,而最上面的Service层是留给实际想要使用Dubbo开发分布式服务的开发者实现业务逻辑的接口层。 图中左边淡蓝背景的为服务消费方使用的接口,右边淡绿色背景的为服务提供方使用的接口, 位于中轴线上的为双方都用到的接口。 下面,结合Dubbo官方文档,我们分别理解一下框架分层架构中,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点:
在RPC中,Protocol是核心层,也就是只要有Protocol + Invoker + Exporter就可以完成非透明的RPC调用,然后在Invoker的主过程上Filter拦截点。
图中的Consumer和Provider是抽象概念,只是想让看图者更直观的了解哪些类分属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不用Client和Server的原因是Dubbo在很多场景下都使用Provider、Consumer、Registry、Monitor划分逻辑拓普节点,保持统一概念。
而Cluster是外围概念,所以Cluster的目的是将多个Invoker伪装成一个Invoker,这样其它人只要关注Protocol层Invoker即可, 加上Cluster或者去掉Cluster对其它层都不会造成影响,因为只有一个提供者时,是不需要Cluster的。
Proxy层封装了所有接口的透明化代理,而在其它层都以Invoker为中心,只有到了暴露给用户使用时,才用Proxy将Invoker转成接口, 或将接口实现转成Invoker,也就是去掉Proxy层RPC是可以Run的,只是不那么透明,不那么看起来像调本地服务一样调远程服务。
而Remoting实现是Dubbo协议的实现,如果你选择RMI协议,整个Remoting都不会用上,Remoting内部再划为Transport传输层和Exchange信息交换层, Transport层只负责单向消息传输,是对Mina、Netty、Grizzly的抽象,它也可以扩展UDP传输,而Exchange层是在传输层之上封装了Request-Response语义。
Registry和Monitor实际上不算一层,而是一个独立的节点,只是为了全局概览,用层的方式画在一起。
从上面的架构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Dubbo作为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核心的要点:
服务是围绕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的,服务提供方实现服务,而服务消费方调用服务。
对于服务提供方,它需要发布服务,而且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服务的数量、类型也不断膨胀;对于服务消费方,它最关心如何获取到它所需要的服务,而面对复杂的应用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服务调用。而且,对于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来说,他们还有可能兼具这两种角色,即既需要提供服务,有需要消费服务。 通过将服务统一管理起来,可以有效地优化内部应用对服务发布/使用的流程和管理。服务注册中心可以通过特定协议来完成服务对外的统一。Dubbo提供的注册中心有如下几种类型可供选择:
无论是服务提供方,还是服务消费方,他们都需要对服务调用的实际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改进服务质量。
远程通信需要指定通信双方所约定的协议,在保证通信双方理解协议语义的基础上,还要保证高效、稳定的消息传输。Dubbo继承了当前主流的网络通信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
下面从Dubbo官网直接拿来,看一下基于RPC层,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之间的调用关系,如图所示:
上图中,蓝色的表示与业务有交互,绿色的表示只对Dubbo内部交互。上述图所描述的调用流程如下:
服务的注册与注销,是对服务提供方角色而言,那么注册服务与注销服务的时序图,如图所示:
为了满足应用系统的需求,服务消费方的可能需要从服务注册中心订阅指定的有服务提供方发布的服务,在得到通知可以使用服务时,
就可以直接调用服务。反过来,如果不需要某一个服务了,可以取消该服务。下面看一下对应的时序图,如图所示:
Dubbo支持多种协议,如下所示:
Dubbo以包结构来组织各个模块,各个模块及其关系,如图所示:
可以通过Dubbo的代码(使用Maven管理)组织,与上面的模块进行比较。简单说明各个包的情况:
起因是这样的,在尝试前后端分离的这条道路上,我自己也在不断摸索,感觉要把大部分的坑都踩踩了。目前我用的技术是:
但最近写了一个项目类似知乎这样的多页网站。前端 url 的处理让我觉得不够优雅。我使用的是 hash 的方式处理动态 url 的,为此我专门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前端如何处理动态url?
思维导图:JavaScript技能树。
weinre官网 上有两句有意思的介绍:
weinre is WEb INspector REmote. Pronounced like the word “winery”. Or maybe like the word “weiner”. Who knows, really.
weinre is a debugger for web pages, like FireBug (for FireFox) and Web Inspector (for WebKit-based browsers), except it’s designed to work remotely, and in particular, to allow you debug web pages on a mobile device such as a phone.